一流的人如何保持巔峰

由於自知不是一流的人,對於一流的人是如何思考、如何行動就特別的感興趣。至於說知道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的原因後,能不能擠身窄廊呢?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這本書嘗試著解釋人們常常好奇的,是否真的有「成功方程式」這件事呢?也就是成功是不是並非完全偶然,而是有跡可循,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保持成功的狀態。

提到這個概念,我就不得不提另外一本書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其中收錄了數則 查理・蒙格 公開演講的內容。在一次對象為高中生演說中,蒙格談及了成功的模式。他認為,他無法告知學生們,何謂成功的方程式,也就是成功並沒有模板,但他能告訴學生們做了什麼事情註定失敗,並且人生將一塌糊塗且黯淡。

你說:「看!連蒙格這樣的大師都這麼說了」,那這本書是不是又是另外一本雞湯書籍,是不是又來欺騙渴望被安慰的大眾心理?但本書提及的概念,並非以聳動或是過於簡單的文字來告訴讀者,如何如何能賺到第一桶金,又或如何如何能成為成功的 CEO 這類明確的步驟,而是以心理學的角度提出過往研究佐證,來思考這些成功的人如何一而再再而三地保持成功,而非因為偶然的因素獲得一次的成就。

書籍的開始就點出,當今變動快速的社會讓追求卓越的代價提高了。人們為了追求卓越或是保持狀態而不擇手段。根據統計,美國有相當多的學生、社會人士在學校、職場使用藥物來提升生產力,甚至作者指出這樣的手段可能是我們的未來。

我們活在一個所有驚人表現都很可疑的世界。

因為不得不使用藥物來提升生產力,彼此間的競爭只會越發劇烈,人們被逼迫得必須快速奔跑以跟上社會的變化。作者稱這樣的狀態為「全球就業殊死戰」,最終人們疲於追逐的狀態而感到過勞倦怠,以致無法持續保持巔峰。

這樣的情況讓我想到 愛麗絲夢遊仙境 中的 紅皇后 片段,愛麗絲與紅皇后賽跑,兩人拔腿狂奔了一陣。愛麗絲向紅皇后問說:「為什麽我們不停的奔跑,周遭的事物卻像靜止不動呢?」紅皇后答道:「在這個國度中,你必須要盡力不停的奔跑才能保留在原地。」我們就像身處於這個魔幻故事中的國度,必須保持自己不斷向前才能跟上社會。

你必須要盡力不停的奔跑才能保留在原地

因此,透過藥物短暫提升我們表現的手段,顯然不是能讓我們持續奔跑的長遠之計。我們要的是如同馬拉松選手一般,長距離維持的表現,一個富有彈性的模式顯得更加重要。在書中作者針對保持彈性避免疲勞的方式、面對壓力的方法、成長的技巧以及休息的秘訣等面向進行探討。接下來,我們來以章節檢視這幾個面向。

  1. 善用壓力
  2. 刻意練習
  3. 心流理論
  4. 就位
  5. 始終如一
  6. 使命感

壓力 + 休息 = 成長

壓力加上休息等於成長,這個章節所說的內容完全符合我還是田徑校隊時的練習模式。我們在設計日常課表時,一定是以週期性的方式進行強度的安排,讓肌肉在破壞與休息之間交替以獲得進步。當我們進行過多高強度訓練卻忘記休息時,很容易出現受傷的情形。這種徵狀通常會被叫做「過度訓練症候群」(overtraining syndrome),也就是選手常常會擔心訓練不足,而忽略訓練週期超負荷練習,長期下來,肌肉處於緊繃狀態而缺乏適當休息,在心理與肉體上變得脆弱而容易受傷。

壓力可以刺激成長,並且如果們想要培養新能力,就必須下苦功。但是什麼才是有效的壓力,又如何達到有效的壓力?這裡有一個詞叫做「最適合挑戰」(Optimal challenge),即是稍微超出自身原本能力範圍,但又只剛好超出一點,不至於導致崩潰的程度。在努力掙扎與極度不適後,最大的進步也往往伴隨而來。

找到自身的能力的極限的作法,可以先從觀察反應開始。當任務使你做起來焦慮或急躁不安而無法專心,那可能就是超出能力,接下來可以稍微調降難度,反之提高難度。在一來一往之間了解自己的最適合挑戰在哪裡,以獲得成長。

刻意練習,進入心流

接下來的幾章,都可以對應到近年來幾本暢銷的心理學科普書籍上,好比說刻意練習[1]、心流[2]、就位[3] 等等。這幾本書中近期我有讀過的是就位,其中以法式餐廳極度精簡與標準化的流程,和大廚的養成與習慣來解剖高效率工作的方式。

「Mise-en-Place!」在主廚一聲令下,助手們各個迅速就位,並依照不下百次千次的模擬與構思,完成各自的任務。在這本書中, 同樣提到了就位的概念,透過建立起某種習慣,諸如固定播放某首樂曲作為工作的暗示,綁住我們能更容易進入最佳狀態,即心流。

頂尖高手不是永遠表現一流,但他們擅長始終如一

對於這句話我深有感觸,因為身邊就有這樣的人。研究所時實驗室的一個學長有著超強的實作能力,總是以驚人的速度學習與實作。當我們還對概念感到模糊時,他已經將概念完整的開發出來,並藉此解釋背後原理。

然而,如此聰明又具有實作能理的他,讓我們驚訝與佩服的不僅僅如此。除了上述提到的優點外,他更有超長的工時與異於常人的專注力。我們都笑說,他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回家睡覺。儘管經過了多年的觀察後,我發現他也會有狀況不好的時候,但他始終如一的保持著開發的步調,維持既規律又不規律的生活(規律是指醒來工作,累了休息;不規律是因為他的一天週期約是二十接近三十個小時,所以會有與一般人作息不同的震盪)。

自我對話可以加強稱過難關的動機與意願

最後,作者也提到了如何保持的方法。一個特別有效的作法就是使命感,也就是賦予事件意義。使命感使人產生動力,進一步付出努力。而與其相對的則是工作後的疲倦感,當我們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就可以像獲得外力的彈珠,遵守牛頓第一運動定律穩定的前進。

我覺得看完這本書後,算是驗證了一些平常的想法,不過多數的概念過去也多多少少聽過,不算是一本知識量太大的書籍。加之作者多以運動界的事件為例,與過去的經驗多有重疊,讓我讀起來沒有太大的負擔。比較推薦的是書中透過許多實際實驗的例子作為輔助,可以從中看到在心理學領域設計的有趣實驗方法,我認為相當的有趣!也算是本書與純雞湯類書籍相異之處,卻又不至於過於學術而艱深難懂。是本適合作為通勤時閱讀的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