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初見這本書的標題 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時,我以為是一本思考類的書籍。殊不知這本書其實是 Maureen Chiquet 的自傳,講述她在職涯中,從小職員到 香奈爾 CEO 的見聞與成長。其中包含了她對每件事的反思與學習,實是值得作為讀者的參考。

我很喜歡閱讀這類的書籍,(儘管與我原先誤認的內容天差地遠),透過作者心境的描述,能在低風險低成本的情況下,了解一流人士的思考方式,成為人生徬徨時的指引。 深度思考: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 其實與 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漢斯・羅斯林的人生思辨 有些相像,我們從中看到的不是經由媒體或是第三方道述的,些許或是過多渲染的故事,而是這些一流人士親自寫下諸多如我們一樣的一般人所會遇到的人生抉擇與挑戰。

扭轉規則,創造新事物

如果從 Maureen Chiquet 當前最光鮮亮麗的身份—— Chanel CEO ——來看,我們會理解到她是如何為 Chanel 做出改變,包含了獨特的「馬語」練習 $^{[註1]}$ 。然而, Maureen 並非如同空降一般便成為所謂的「成功人士」,從名校耶魯畢業懷抱理想的她,亦在歐萊爾、蓋普等公司中從基層員工待起,經由一次次的事件修正成長,進而取得他人的尊重。期間 Maureen 不乏遇到種種挑戰,但在遭遇困難時,她選擇正向迎接,不斷地思考對應策略與改進方法,逐漸從追逐規則變成創造規則的領導者。

Maureen 剛開始在歐萊爾當營銷人員時,公司指派她到「偏遠地帶」的量販店進行產品的商談,期望能在擺滿冷凍食品的猛瑪超市中,在開放空間擺上五個歐萊雅的最新產品。儘管 Maureen 先前準備了諸多的營銷行話,藉此推銷歐萊雅的新品,接洽的猛瑪負責人卻是興趣缺缺。這樣標準的步驟怎麼無法奏效呢?Maureen 對此感到懷疑與無力,直到她放棄行話明確的與負責人談論展示歐萊雅產品所需的條件,才得以進一步討論訂單的折扣與成交。Maureen 才了解到要銷售一項產品,更重要的是去理解產品的銷售地點與客戶,並用客戶理解的語言進行對話才是有效的。

重要的不是決定,而是決定背後的動機

書中有一則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 Maureen 在 Gap 時一次公司出貨期限快到時,卻因工廠端更改預定材質面臨抉擇。當時她負責某個襪子品項的監督,原先預定的染料會造成客戶穿著時,因摩擦而褪色的風險,為了通過品質測試,工廠端更改了染料,卻也使得顏色與預定的有所出入。

看到這裡我不斷思考,換作是我會做怎麼樣的決定。是對供應商大發雷霆呢,那肯定是下下策因為任何問題都解決不了。還是強硬的要求供應商日夜趕工,在期限截止之前將原先色調的襪子製作出來,但不兼顧褪色的可能,或是冒著被公司責然後商品因顏色不佳造成銷售成績不好的風險,將這次的錯誤獨立扛下?畢竟消費者若是因為會褪色的襪子造成其他衣物洗滌過程中被染色,公司的產品肯定會被罵到臭頭。

Maureen 的決定是,襪子品項的銷售不佳代價較小,理由是襪子並非 Gap 主力的銷售項目。至於供應商是長期合作的夥伴,對於供應商的困難處她也能理解。最後,她明確的跟供應商說:「好,吉米,我們選擇新樣本,但下次請不要將我推到毫無選擇的餘地。」

我很佩服 Maureen 當下的決定,她讓供應商了解這次已是沒有轉圜餘地,而對應的風險尚能承擔,但這樣的情形不該再次出現,透過一次的退讓有效的界定了界線。

有些問題永遠找不到答案,但仍值得去思考

在 Gap 之後,Maureen 到了 Gap 的子公司老海軍擔任副 CEO。老船長中一位對 Maureen 有深刻影響的人是 Millard “Mickey” S. Drexler,Mickey 有著精準的眼光,準確的掌握流行的脈動。每每 Mickey 要對新產品進行評鑑時,總是造成 Maureen 極大的壓力,然而也同時驅使了她的成長。

對應到最近看的另外一本書 一流的人如何保持顛峰 中,提到學者 Mihaly Robert Csikszentmihalyi (著名 心流理論 的提出者)對於壓力的分類,Maureen 在面對 Mickey 的壓力是屬於不太有把握但不至於過於激動與焦慮的程度,這樣的壓力能讓人獲得最大的成長。

這樣引領 Maureen 的角色,卻因為老海軍營收大不如前難逃董事會逼退的命運。面對對自己重要人物的離去,實在是難以接受的消息。我們在當下情感面一定也會像 Maureen 一般,抗議著董事會殘忍的決定,Mickey 可是帶領老海軍將近十年的決策者呀!他有獨到的眼光,有精準的判斷,怎麼能憑著近幾年的業績下滑就開除他呢?可是反過來理智面,的確商業行為就是在商言商,儘管 Mickey 過去做出來諸多貢獻,近年的虧損仍然無可厚非,對於公司而言,影響的是上百上千的員工與他們的家庭,仍然要為業績的下滑做出改變。

Mickey 在離開 Old Navy 後,在其他的公司亦做的有聲有色。那麼回頭看董事會的決定,將 Mickey 趕走究竟是不是正確的決定呢?Maureen 認為像這樣的問題我們不會找到正確答案,但值得我們對其中不斷進行思考。當我們對事物進行更深層的思考後,才能更逼近問題的本質,並在未來遇到抉擇時,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是一個好媽媽嗎?

作為一個事業上相當有成就的女性,Maureen 不斷地問自己就一個母親的角色,她做的稱職嗎?為了事業,她常常缺席孩子的重要活動,甚至小孩才剛出生不久,她旋即飛往香港參加下一次的會議,懷胎時甚至忽略了身體的警訊,導致小孩早產。怎麼說都很難說服自己是一個好媽媽。然而,Maureen 卻獲頒國家母親節委員會的「優秀母親」頭銜。這是多麽諷刺的事情!

直至與女兒激烈的衝突後,Maureen 才從中思考,縱使她無法像一般認定母親所提供小孩的行為,她仍可以自己的方式來盡一份心力。她就像自己的父親一般,在女兒的重要時刻給予建議與支持。她的見聞與經歷,亦非一般母親所能提供子女的,藉由這樣的方式 Maureen 傳達自己對女兒的愛與關懷。對於一般認定母親該有的行為,Maureen 無法提供,也因此旁人的閒言閒語總少不了。不過她也遇到了相當好的伴侶,與她互補了這方面的不足。

你可以同時遵守規則和打破規則

在當時,「奶爸」的觀念尚不普及,無論是 Maureen 或是她的先生都受到了外界與自己小孩的質疑。她知道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是天方夜譚,而工作與家庭間也很難找到完美平衡。她與先生都做出了犧牲,但在犧牲的同時,也盡自己所能的彌補缺失。

我們對於規則總是盡可能的遵守,但遇到現實與規則衝突的時候,就必須或者是被迫的做出回應。好比說 Maureen 在歐萊雅的時候,油腔滑調的行話無法吸引量販店負責人的注意,就必須對此做出修正。表面上我們仍是遵守規則,實際是我們也在為既定的規則找出出路。

「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Maureen 透過她自身的經驗,在這這本書中、在她的人生中體現了這個道理。不同的是,在人轉的同時,Maureen 也不斷的思考需要轉向的原因,除了與自己和解外,更重要的是從每次的經驗中學習,在未來遇到類似事件時,能更接近的看穿事件的本質,做出更得體的回應!

$^{[註1]}$ 馬語是 Maureen 參加的領到力課程,學員被要求與對環境敏感的馬進行互動,以提升自身的領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