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
我本來是一位觀眾。
(燈光逐漸暗下)
「早!」此起彼落的招呼聲像湯麵裡飄浮的油塊,逐漸聚合。演員們收攏成圈,輪流遞出台詞。
「阿強這週末有帶小朋友出去放風?」小萍問道(有朝氣,露出相當感興趣的表情)。
「回宜蘭老家幫我爸播種,」阿強說(聳肩):「讓小朋友體驗一下農村生活。」
「哇~!」小萍接著(音調提高八度)說:「下次也帶我去呀!我也想體驗看看。」
「印象中小萍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光立問道。
小萍點了點頭,略微不好意思地說:「雖然是台灣人,但離開台北到桃園以南的次數屈指可數。」
眾人笑著回想上回一齊出遊到了彰化,小萍還提議:「來都來了,不如順路去屏東玩玩吧!」惹得大家哄堂大笑。也不知是地理不好,還是她真的以為台北以南都是『南部』。
圓圈的組成總共五人,他們飾演的是許久不見的大學好友,平常的交流僅限於線上各自的限時發文。導演要求他們表現出隔了一段時間的見面、快速活絡感情的橋段。
「那位叫小萍的演員演得不錯。」我心想。
整個場景的支撐在她的穿針引線下,有了日常對話的鬆弛。我不禁多注意她的肢體動作:偶爾側耳傾聽,偶爾大動作表現,並適時以超乎均值的表情變化吸引觀眾目光。而光立則時不時搭著阿強的肩,或以專注的眼神注視發言者。眾人角色維妙維肖。
忽然,聚光燈打在我身上。「答!」的一聲,舞台周圍瞬間一片漆黑,剩下我孤身於鎂光燈中央。
「達達,你也好久不見呀,現在在哪裡?」黑暗中傳來一個聲音,就像不知起點的水波,分不清源頭。誰在說話?這是對我說的嗎?“現在在哪”問的是住處還是工作地點?兩者的交集是……車票?兵荒馬亂。
快,想想之前這些演員們怎麼回應的。他們的風格是什麼?如何回答才不至於毀了這齣戲。假如是小萍,她的第一句話大概是:「齁,你們都沒在關心朋友!」若是阿強,會說:「老樣子,還是那間爛公司。」接著滔滔不絕地分享客戶問的奇怪問題,例如為什麼沒充電時電量會消失?
我感覺有四雙眼睛正盯著我看,手錶滋滋滋地響著心率過高的警告。「陳義達,快,給出一個答案。」我先推了推眼鏡,按掉手錶的警告,搓了搓掌心,再拉了拉衣擺。
「在……在臺北。」我說。
黑暗中傳來笑聲,竊竊私語般地,不大不小。主舞台的燈光已全數亮起。大概是觀眾在笑,但小萍他們幾人也笑著,原來是光立扮了一個鬼臉,逗得眾人會心一笑。應該是鬼臉吧?方才思緒太多,沒跟上劇情。還是阿強又講了什麼笑話?
「哈哈!」我先跟著笑。
到頭來,我還是沒搞懂好笑之處。「在台北」應該沒什麼好笑的吧?
我本應說,我只是一位觀眾。
「該你上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