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這篇小說很有趣,他深刻的描寫了人在臨死前心境的轉變,而結尾運用了詼諧的筆法做結。整篇小說主要的場景幾乎都在地牢中,主要人物是三個背叛死刑的人-湯姆、余安和故事的敘述者伊比愛達。故事背景在二十世紀初的西班牙,這個時期的西班牙處於動盪的階段,由左派發起的階級鬥爭,和保皇黨、與教會的勢力互別苗頭。而三個即將被處死的正是左派的人士。

整個故事的動機開始於「拉蒙‧格里」這個人身上,主角為什麼原因被抓,為何要被槍斃,以及後來又是如何被赦免於死亡,都和拉蒙‧格里有極大的關係。

故事中被判處死刑的三個人對於死亡的反應,有著極大差異之處。又或者說,在這三個人之間,面對死亡所表現的行為有所差異,但是在內心深處,他們對於死亡的反應其實是相同的-恐懼。恐懼席捲了他們每一個人。我們從余安對於死亡的反應看起。余安是三人之中年齡最小的,在文中曾多次提到。起初他對於自己遭判死刑無法苟同,認為自己沒有任何道理背叛死刑。湯姆也是這麼認為。注意到湯姆此時的反應,是談笑自如的,他可以對著其他兩人開玩笑(事實上不怎麼好笑),但確實的是,湯姆這時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即將面臨死亡的事實,又或者他還不把他放在心上。這時候三人中除了余安內心感到恐懼,其餘兩人感覺到的都是外在的,地牢使他們兩人感到寒冷。

在等待槍斃之前,除了死亡帶給兩人(除余安外,他除了恐懼沒辦法有其他東西了)一連串的反思,一個關鍵的人物是比利時醫生。在地牢中,他是唯一一個不受到死亡威脅的人,自以為能帶給這些人平靜,但是有趣的事,比利時醫生有處在死亡邊緣的經驗過嗎?沒有,那麼他的出現與安慰,恰巧的成為對獄中人們的嘲諷。

對於存在主義來說,其主張從人的內部來分析解釋世界以及人的自由選擇可以從三個人的表現上清楚展現。三個人的內在都是恐懼的,余安從頭到尾不能接受,選擇用哭泣表達 ; 湯姆和主角嚇的屁滾尿流,兩人一開始都保持鎮靜,然後開始心慌,但還欲裝作外表保持鎮定,拒絕向死亡 / 醫師妥協,及至最後,湯姆妥協了,要了一包煙,而伊比愛達則堅持原則,他希望在死亡前仍能保有自己的尊嚴。這三中選擇並無一定好壞,看似湯姆或伊比愛達較有骨氣,然而薩特在小說中也寫到,「他(余安)向一個因發燒反而減輕了病情的病人。當病人連發燒也發布起來時,他的並才是更為嚴重的」,正是作者傳達對於這三種不同選擇的看法。

死亡讓伊比愛達看清了一切,知道人各有命,生死由天的道理,經歷一連串心境的變化,他對於一切事物有了更清晰的洞清。儘管最後他有了活下去的機會,因為了解到拉蒙格里活下去的價值可能更大,他做了選擇,決定死亡。死亡前,他對於一切已無牽掛,更伺機戲弄盤問他的軍官,可笑的是,不巧卻反而使他活了下去,是作者一個較為輕鬆有趣的巧妙安排。